在线客服

1号客服
2号客服
3号客服
请关注雪茄123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雪茄动态

1999年-2000中国烟草运行态势分析与预测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烟草 > 中国烟草 > 烟草资讯 >
阅读:
更新日期:2000年2月14日 1999年,中国烟草在需求不振、价格低迷、假烟泛滥等诸多压力下负重前行,烟叶生产与收购基本完成预定计划,卷烟产销总量及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和改善,
 
 更新日期:2000年2月14日
  1999年,中国烟草在需求不振、价格低迷、假烟泛滥等诸多压力下负重前行,烟叶生产与收购基本完成预定计划,卷烟产销总量及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和改善,行业税利在较高的基础上保持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总体而言,中国烟草在1999年运行基本正常,这也为其在2000年和"十五"期间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一、烟叶生产与供给
 
  控制总量增长和严格压缩库存一直是近几年全国烟叶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达此目的,国家在下述几个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首先是把烟叶特产税由31%下调20%,通过降税来遏制地方政府发展烟叶生产的刚性冲动;二是进一步健全了烟叶合同收购制度,1999年全国共签订烟叶收购合同566万份,基本做到了全面合同制,确保了烟叶按计划生产与收购;三是从1999年开始把烟叶收购平均价格由242元/50公斤上调到350元/50公斤,通过提价来保护烟农利益并促进烟叶质量的提高。经过艰苦努力,全年烟叶生产基本实现了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压缩库存的预定目标。1999年7-11月份全国已收购烟叶149.5万吨,其中上等烟比例为19%,中等烟为57%,烟叶质量比上年有显著提高。预计本农业年度全国烟叶收购量在175-180万吨之间,虽比1998年的155.5万吨约增加15%左右,但处于计划收购量的控制范围内,烟叶库存可在1998年已压库50万吨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25万吨。
 
  从全球范围来看,1999年世界其它国家烟叶总产量估计为325.4万吨,比1998年减少3.5%;其中烤烟总量估计为191万吨,比1998年减少1.5%;白肋烟产量估计为84万吨,比1998年减少3.6%。目前,我国烤烟产量约占全球烤烟总量的48%,烟叶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5%。
 
  未来我国烟叶市场需求总量的决定因素,一是国内卷烟工业生产规模,二是烟叶进出口变化情况。目前及将来一定时期中,按卷烟生产总量3400-3500万箱、单箱耗烟叶41公斤计算,全国卷烟工业每年消耗原烟总量为139.4-143.5万吨;在进出口方面,过去多年我国烟叶出口与进口相抵后的净出口量一般都只维持在10万吨以内的水平。在近几年世界烟叶商业库存上升、市场价格下降的形势下,我国烟叶出口难度将会加大,以后几年烟叶净出口10万吨是一个需要努力才可能达到的目标。从而,我国每年实际需要的原烟总量约为149.4-153.5万吨。这是卷烟工业使用前和烟叶出口时的统计口径,为了把它折算成收购量的统计口径,我们计算了1986-1998年12年来全国烟叶实际收购量与实际消耗量的变化情况,两者之比为100:84。即在我国目前的烟叶加工和经营水平下,每收购100公斤烟叶,经过复烤加工、贮存、运输,到卷烟工业使用或出口前的原烟大约是84公斤。按照这一比例,在烟叶库存保持不变的假定条件下,每年我国烟叶市场需要的合理收购量在177.8-182.7万吨之间。如果要减少烟叶库存,收购量就应低于这一指标;如果要增加库存,收购量就需要高于这一指标。
 
  从过去发展历程看,中国烟叶生产的最大问题是每隔三四年就来一个周期性的大起大落,有的年份全国烟叶收购量的上升或下降幅度高达百分之四五十之多。对其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和理性反思,天气自然条件固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不合理的烟叶税收政策、不稳定而又调整滞后的烟叶收购价格、宏观调控乏力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则是其周期性起落的主要原因。烟叶生产的剧烈波动一直是困扰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心腹大患",而这些原因客观地说还没有得到彻底根除。1996、1997年烟叶的超种超收直接导致了近两年烟叶经营企业全面陷入困境,并大幅度增加了工业企业的困难;同时,数百万个分散的烟叶农户在来回调整种植结构和辅助设施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种烟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烟叶生产水平难以稳步提高。
 
  要顺利完成"三年压库100万吨"的目标,2000年还需要再压缩烟叶库存25万吨。因此,2000年全国烟叶市场需要的生产规模与收购量大约在160万吨左右。由于这两年国家调整粮食收购政策,农民调整种植结构,1999年烟叶平均收购价格又提高了44.6%,而全国农产品收购价格特别是粮食收购价格已连续三年大幅下降,这些因素可能诱导和激励农民扩大烟叶种植面积,增加烟叶市场供给,从而使我国2000年烟叶生产面临强大的扩张压力。因此,严格控制生产规模和收购总量是2000年全国烟叶工作的艰巨任务。全行业对此应慎重对待、小心操作,避免出现烟叶生产的新一轮大起大落。 
 
  二、卷烟生产与销售
 
  中国卷烟市场从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不断紧缩的趋势。1995-1998年,卷烟生产量年均下降1.3%,市场销售量年均下降1.1%。国家局在1999年初就明确提出要以"限产、压库、促销、保价"来指导全年的卷烟工作,并就此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如强化对地方烟厂的管理并致力关停并转部分小烟厂、限制工业企业让利销售、积极推进销售网络建设、加大打非打假的人力物力投入等。经过艰巨努力,1999年基本把卷烟生 产总量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市场销售不断衰退的势头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截至11月末,全国共生产卷烟3062.8万箱,批发销售卷烟2924.9万箱,虽然分别比1998年同期下降0.8和1.1个百分点,但生产量下降速度比前3年的平均速度慢0.5个百分点,销售量下降速度与前3年的平均速度大体持平。而具体分析1-11月的产销变动情况,除2月份受春节消费的影响市场销售量略高于企业生产量外,其余各月生产量均高于销售量,结果导致1999年全年卷烟工商库存一直居高不下,到11月末达创纪录的441.6万箱,这也给安排2000年的卷烟产销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卷烟市场价格在1999年走势总体上是前两年的延续,但下跌有所加深。分析近几年卷烟市场价格变化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第一,由于国民经济增速趋缓、社会消费不足、物价持续走低,从1997年初开始到现在,卷烟市场价格一直是处于普遍和整体的下滑、低迷状态。从统计角度看,国民经济宏观状态影响决定着烟草行业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但这种影响是通过消费品市场传导的,一般要后滞4-6个月的时间;第二,各类卷烟价格的下跌程度是从高档到低档依次减小的,高档名优卷烟价格普遍下跌幅度较大,而低档及低中档次卷烟价格下降幅度较小。这种变化结果导致了各类卷烟价格差距的缩小,虽然我们可能不愿意,但这是符合卷烟市场一般发展规律的;第三,卷烟价格年下跌幅度大小一般都决定于每年春节过后的3-4月份价格下跌情况,如1999年第一品牌的红塔山(全软)年初全国市场平均零售价2月份是89.87元/条,3月份下跌了1.72%,4月份又下降了4.5%,5月份零售价降到81.59元/条以后开始比较稳定,到11月底为78.95元/条。有关部门公布的百牌号卷烟综合价格指数在1-4月份下降了2.5个百分点,5-11月只下降了2.4个百分点。综合宏观经济指标及全国整体物价变化情况,推算1999年全国卷烟市场零售价格指数大约比1998年下降4%左右。 
 
  从1995年至今我国城乡居民每人每年消费卷烟的数量变动趋势来看,虽然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量每年约下降1.5%,但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消费量却基本稳定;在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0.4%(1998年末数)的现实国情下,可以推断我国卷烟市场的需求总量在最近几年还是处于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只要在打击"假、私、非、超"四种烟上取得切实有效的进展,我国卷烟生产和销售总量在2000年仍可维持在3400多万箱的水平。而政府近几年来持续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一系列促进最终需求的相关措施,中国经济有望在2000年停止增速下滑的趋势,商品零售价格尤其是社会消费品物价指数可能结束连续两年持续下跌的趋势,并进入小幅上涨状态。受宏观经济趋好的影响,2000年的中国烟草将会有一定的转机,价格大幅下跌的势头将有所收敛,尽管可能还会继续下跌,只要宏观调控得当,下跌幅度将不会超过1%。而这又主要是看在春节和春节过后的3-4月份全国名优烟的生产和投放节奏能否掌握得好,并确保一季度不出现大幅度下降。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能保持全年价格的基本平稳。
 
  三、行业经济效益 
 
  烟草行业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实现税利上。近几年来在宏观经济紧缩、卷烟市场销量减少的形势下,行业经济效益变化的基本态势是:税利总额在较高的基础上仍以一定的速度持续增长,但在烟草税收较快增长的同时工商企业利润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1999年1-11月,烟草系统共实现工商税利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其中全行业税金增长5.6%,而工商企业利润却下降了6.1%。1999年全行业税利变化指标虽然明显有所好转,但行业经济效益情况总体上还是处在1997、1998年的延续状态。 
 
  由于烟草行业工商企业之间、税利之间的特殊性,我们把全行业作为一个系统、作为一个"大企业"来看,通过行业卷烟销售量和对商业系统的销售平均单价计算出全行业对外卷烟销售总额(这是不同于通常工业、商业或行业统计的销售收入,它相当于全行业作为一个"大企业"的对外总销售收入),并据此来弄清烟草行业税利变化原因及发展走势。根据过去多年统计资料分析,我们不难发现:(1)每年全行业税金总额相对稳定地依赖于全行业对外卷烟销售总额。但由于实行的是分档次税率,前者增速略快于后者增速(如表第1行所示);(2)全行业对外卷烟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近几年基本上在6.6%附近波动。而进一步比较卷烟销售量、销售平均单价增长率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的变化,可以看出这种波动主要是由卷烟销售量的变化引起的,而全系统对外卷烟零售单价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在各个年度几乎是完全同步的(见表第3、5行所示);(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又决定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居民消费物价两个指标的变化(从统计规律分析得出)。由这三点推而得知:在一定时期内,在税率不变条件下,全行业实现税金总额的增长速度决定于GDP、物价、卷烟销售量三个因素。
阅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雪茄123立场。
本文系雪茄123编辑源自网络整理 & 翻译,只为服务茄友,转载注明出处。

1999年-2000中国烟草运行态势分析与预测

未知2015-10-16 16:28阅读:

更新日期:2000年2月14日 1999年,中国烟草在需求不振、价格低迷、假烟泛滥等诸多压力下负重前行,烟叶生产与收购基本完成预定计划,卷烟产销总量及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和改善,
 
 更新日期:2000年2月14日
  1999年,中国烟草在需求不振、价格低迷、假烟泛滥等诸多压力下负重前行,烟叶生产与收购基本完成预定计划,卷烟产销总量及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和改善,行业税利在较高的基础上保持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总体而言,中国烟草在1999年运行基本正常,这也为其在2000年和"十五"期间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一、烟叶生产与供给
 
  控制总量增长和严格压缩库存一直是近几年全国烟叶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达此目的,国家在下述几个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首先是把烟叶特产税由31%下调20%,通过降税来遏制地方政府发展烟叶生产的刚性冲动;二是进一步健全了烟叶合同收购制度,1999年全国共签订烟叶收购合同566万份,基本做到了全面合同制,确保了烟叶按计划生产与收购;三是从1999年开始把烟叶收购平均价格由242元/50公斤上调到350元/50公斤,通过提价来保护烟农利益并促进烟叶质量的提高。经过艰苦努力,全年烟叶生产基本实现了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压缩库存的预定目标。1999年7-11月份全国已收购烟叶149.5万吨,其中上等烟比例为19%,中等烟为57%,烟叶质量比上年有显著提高。预计本农业年度全国烟叶收购量在175-180万吨之间,虽比1998年的155.5万吨约增加15%左右,但处于计划收购量的控制范围内,烟叶库存可在1998年已压库50万吨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25万吨。
 
  从全球范围来看,1999年世界其它国家烟叶总产量估计为325.4万吨,比1998年减少3.5%;其中烤烟总量估计为191万吨,比1998年减少1.5%;白肋烟产量估计为84万吨,比1998年减少3.6%。目前,我国烤烟产量约占全球烤烟总量的48%,烟叶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5%。
 
  未来我国烟叶市场需求总量的决定因素,一是国内卷烟工业生产规模,二是烟叶进出口变化情况。目前及将来一定时期中,按卷烟生产总量3400-3500万箱、单箱耗烟叶41公斤计算,全国卷烟工业每年消耗原烟总量为139.4-143.5万吨;在进出口方面,过去多年我国烟叶出口与进口相抵后的净出口量一般都只维持在10万吨以内的水平。在近几年世界烟叶商业库存上升、市场价格下降的形势下,我国烟叶出口难度将会加大,以后几年烟叶净出口10万吨是一个需要努力才可能达到的目标。从而,我国每年实际需要的原烟总量约为149.4-153.5万吨。这是卷烟工业使用前和烟叶出口时的统计口径,为了把它折算成收购量的统计口径,我们计算了1986-1998年12年来全国烟叶实际收购量与实际消耗量的变化情况,两者之比为100:84。即在我国目前的烟叶加工和经营水平下,每收购100公斤烟叶,经过复烤加工、贮存、运输,到卷烟工业使用或出口前的原烟大约是84公斤。按照这一比例,在烟叶库存保持不变的假定条件下,每年我国烟叶市场需要的合理收购量在177.8-182.7万吨之间。如果要减少烟叶库存,收购量就应低于这一指标;如果要增加库存,收购量就需要高于这一指标。
 
  从过去发展历程看,中国烟叶生产的最大问题是每隔三四年就来一个周期性的大起大落,有的年份全国烟叶收购量的上升或下降幅度高达百分之四五十之多。对其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和理性反思,天气自然条件固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不合理的烟叶税收政策、不稳定而又调整滞后的烟叶收购价格、宏观调控乏力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则是其周期性起落的主要原因。烟叶生产的剧烈波动一直是困扰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心腹大患",而这些原因客观地说还没有得到彻底根除。1996、1997年烟叶的超种超收直接导致了近两年烟叶经营企业全面陷入困境,并大幅度增加了工业企业的困难;同时,数百万个分散的烟叶农户在来回调整种植结构和辅助设施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种烟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烟叶生产水平难以稳步提高。
 
  要顺利完成"三年压库100万吨"的目标,2000年还需要再压缩烟叶库存25万吨。因此,2000年全国烟叶市场需要的生产规模与收购量大约在160万吨左右。由于这两年国家调整粮食收购政策,农民调整种植结构,1999年烟叶平均收购价格又提高了44.6%,而全国农产品收购价格特别是粮食收购价格已连续三年大幅下降,这些因素可能诱导和激励农民扩大烟叶种植面积,增加烟叶市场供给,从而使我国2000年烟叶生产面临强大的扩张压力。因此,严格控制生产规模和收购总量是2000年全国烟叶工作的艰巨任务。全行业对此应慎重对待、小心操作,避免出现烟叶生产的新一轮大起大落。 
 
  二、卷烟生产与销售
 
  中国卷烟市场从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不断紧缩的趋势。1995-1998年,卷烟生产量年均下降1.3%,市场销售量年均下降1.1%。国家局在1999年初就明确提出要以"限产、压库、促销、保价"来指导全年的卷烟工作,并就此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如强化对地方烟厂的管理并致力关停并转部分小烟厂、限制工业企业让利销售、积极推进销售网络建设、加大打非打假的人力物力投入等。经过艰巨努力,1999年基本把卷烟生 产总量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市场销售不断衰退的势头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截至11月末,全国共生产卷烟3062.8万箱,批发销售卷烟2924.9万箱,虽然分别比1998年同期下降0.8和1.1个百分点,但生产量下降速度比前3年的平均速度慢0.5个百分点,销售量下降速度与前3年的平均速度大体持平。而具体分析1-11月的产销变动情况,除2月份受春节消费的影响市场销售量略高于企业生产量外,其余各月生产量均高于销售量,结果导致1999年全年卷烟工商库存一直居高不下,到11月末达创纪录的441.6万箱,这也给安排2000年的卷烟产销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卷烟市场价格在1999年走势总体上是前两年的延续,但下跌有所加深。分析近几年卷烟市场价格变化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第一,由于国民经济增速趋缓、社会消费不足、物价持续走低,从1997年初开始到现在,卷烟市场价格一直是处于普遍和整体的下滑、低迷状态。从统计角度看,国民经济宏观状态影响决定着烟草行业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但这种影响是通过消费品市场传导的,一般要后滞4-6个月的时间;第二,各类卷烟价格的下跌程度是从高档到低档依次减小的,高档名优卷烟价格普遍下跌幅度较大,而低档及低中档次卷烟价格下降幅度较小。这种变化结果导致了各类卷烟价格差距的缩小,虽然我们可能不愿意,但这是符合卷烟市场一般发展规律的;第三,卷烟价格年下跌幅度大小一般都决定于每年春节过后的3-4月份价格下跌情况,如1999年第一品牌的红塔山(全软)年初全国市场平均零售价2月份是89.87元/条,3月份下跌了1.72%,4月份又下降了4.5%,5月份零售价降到81.59元/条以后开始比较稳定,到11月底为78.95元/条。有关部门公布的百牌号卷烟综合价格指数在1-4月份下降了2.5个百分点,5-11月只下降了2.4个百分点。综合宏观经济指标及全国整体物价变化情况,推算1999年全国卷烟市场零售价格指数大约比1998年下降4%左右。 
 
  从1995年至今我国城乡居民每人每年消费卷烟的数量变动趋势来看,虽然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量每年约下降1.5%,但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消费量却基本稳定;在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0.4%(1998年末数)的现实国情下,可以推断我国卷烟市场的需求总量在最近几年还是处于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只要在打击"假、私、非、超"四种烟上取得切实有效的进展,我国卷烟生产和销售总量在2000年仍可维持在3400多万箱的水平。而政府近几年来持续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一系列促进最终需求的相关措施,中国经济有望在2000年停止增速下滑的趋势,商品零售价格尤其是社会消费品物价指数可能结束连续两年持续下跌的趋势,并进入小幅上涨状态。受宏观经济趋好的影响,2000年的中国烟草将会有一定的转机,价格大幅下跌的势头将有所收敛,尽管可能还会继续下跌,只要宏观调控得当,下跌幅度将不会超过1%。而这又主要是看在春节和春节过后的3-4月份全国名优烟的生产和投放节奏能否掌握得好,并确保一季度不出现大幅度下降。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能保持全年价格的基本平稳。
 
  三、行业经济效益 
 
  烟草行业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实现税利上。近几年来在宏观经济紧缩、卷烟市场销量减少的形势下,行业经济效益变化的基本态势是:税利总额在较高的基础上仍以一定的速度持续增长,但在烟草税收较快增长的同时工商企业利润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1999年1-11月,烟草系统共实现工商税利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其中全行业税金增长5.6%,而工商企业利润却下降了6.1%。1999年全行业税利变化指标虽然明显有所好转,但行业经济效益情况总体上还是处在1997、1998年的延续状态。 
 
  由于烟草行业工商企业之间、税利之间的特殊性,我们把全行业作为一个系统、作为一个"大企业"来看,通过行业卷烟销售量和对商业系统的销售平均单价计算出全行业对外卷烟销售总额(这是不同于通常工业、商业或行业统计的销售收入,它相当于全行业作为一个"大企业"的对外总销售收入),并据此来弄清烟草行业税利变化原因及发展走势。根据过去多年统计资料分析,我们不难发现:(1)每年全行业税金总额相对稳定地依赖于全行业对外卷烟销售总额。但由于实行的是分档次税率,前者增速略快于后者增速(如表第1行所示);(2)全行业对外卷烟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近几年基本上在6.6%附近波动。而进一步比较卷烟销售量、销售平均单价增长率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的变化,可以看出这种波动主要是由卷烟销售量的变化引起的,而全系统对外卷烟零售单价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在各个年度几乎是完全同步的(见表第3、5行所示);(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又决定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居民消费物价两个指标的变化(从统计规律分析得出)。由这三点推而得知:在一定时期内,在税率不变条件下,全行业实现税金总额的增长速度决定于GDP、物价、卷烟销售量三个因素。